讓經典指引人生——讀《習近平用典》有感 馬伶俐
讓經典指引人生
——讀《習近平用典》有感
馬伶俐
按照市總黨組的要求,近日學習了《習近平用典》一書,此書內涵豐富,總書記引用的經典名句,都配有解讀、原典、釋義。 全書共六個部分,135個典故。分敬民、為政、修身、任賢、天下、法治等13個篇章。從諸子百家到唐詩宋詞,從孔夫子到,旁征博引,運用自如,給人以思想啟迪、精神蕩漾。古圣先賢的格言警句,代表著我國人民的思想觀念和精神追求,表現了崇高的人生理想境界,閃耀著真理的光芒,通過閱讀這本書,我得到許多感悟。
首先,作為當下的我們,要有“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的行動力。同志說過,讀書是學習,使用也是學習,而且是更重要的學習,讀書學習客觀上是一個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過程,必須聯系實際、知行合一。習近平同志一直強調學以致用、知行合一。他還引用過漢代劉向《說苑.政理》中的一句話,“耳聞之不如目見之,目見之不如足踐之”,講的就是這樣的道理。知識停留在紙上畢竟是“空中樓閣”,只有將理論付諸于實踐才能實現理論的價值,也只有將理論付諸于實踐才能使理論得以檢驗。認識停留在思想的層面顯然不夠,因此,在實際工作中應做到精益求精,在虛心學習的同時也要在工作中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無論身處何種崗位,都要立足本職,增強工作認同感,肯于思考,善于鉆研,要腳踏實地。避免“眼高手低”,也不要有“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敷衍心態,做個高質量的“螺絲釘”。
其次,作為當下的我們,要有“不日新者必日退”的創新精神。“君子之學必日新,日新者日進也。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進而不退者”講的就是君子學習一定要做到日新,日新就是每一天都要要進步,古人尚且如此,在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處于瞬息萬變之中,只有不斷學習,才能跟上時代的節拍。作為一名年輕人我們更應該把學習作為保持工作前進的重要手段,立足本職崗位,不斷學習業務技能知識,用先進的理論武裝頭腦,用前沿的業務知識提升能力。打鐵還需自身硬,只要有過硬的本領,才能讓自己在工作中如魚得水。
再次,作為當下的我們,要有“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貽”的精神。孔子提倡學與思結合的學習方法,認為只有把學習和思考結合起來,才能獲得真知。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各種資源和生活方式堆積在我們面前,工作、生活壓力也空前巨大。面對各種誘惑與壓力,年輕人該何去何從?只有把知識運用到改革發展的實際,才能做到學以潤德、學以增智、學以創業,我們只有勇于接受新事物,學習新方法但不為其所累,透過繁蕪嘈雜的表象去認識其本質,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學會各種資源的整合和有效利用,釋放正能量,成為帶動社會的有用之人。
最后,作為當下的我們,要用“吾日三省吾身”來鞭策自己,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勵,經常警示自己、不斷反省自己、嚴格要求自己、完善自己,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這些話講的正是要培養自省意識、不斷克服自身問題的道理。做為工會的一名工作人員,堅持突破自己、不斷學習新知識,并學以致用,用最貼心的服務最誠懇的態度做好本職工作,為職工辦好事,辦實事,讓職工體會到工會就是他們的家,讓職工感受到黨的溫暖。
讀經誦典,我們從中能夠得到許多教義,回眼望去,今天我的家鄉——盤錦正以一位巨人的姿態邁著堅定的步伐向國際化中等發達城市大步跨進,當一條條寬敞的馬路展現在我眼前的時候,我深深地感受到家鄉的新變化,這就更要求我自己要以飽滿的工作熱情,在本職崗位上腳踏實地地做好工作,以此迎接十九大的勝利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