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大力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創新 于家吉
習近平總書記代表十八屆中央委員會所作的報告,舉旗定向堅定自信、理論創新貢獻卓著、人民至上飽含深情、管黨治黨彰顯擔當、凝魂聚力振奮人心,是通篇閃耀著馬克思主義真理光輝的經典文獻。作為一名工會干部,一定要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自覺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扎實推進建設國際化中等發達城市新實踐,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譜寫新篇章、作出新貢獻。下面,結合自身工作實際,談幾點體會,不足之處,請各位領導和同志們批評指正。
一、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必須落實好《新時期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方案》的要求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這就要求我們要以貫徹落實《新時期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方案》為切入點,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讓勞動美、勞動光榮的思想深入人心。
一是切實履行責任。切實履行工會組織政策協調、組織推進的職責,發揮好引領作用,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深入發展。
二是充分發揮作用。立足工會特點和優勢,著重在突出思想政治引領、健全保證產業工人主人翁地位的制度安排、創新面向產業工人的工會工作、打造更多高技能人才、推行“互聯網+”普惠性服務、創新技能導向的激勵機制、改進勞動和技能競賽體系、完善權益保障機制等方面下大氣力加以推進,切實增強廣大產業工人對改革的獲得感。
三是加強輿論宣傳。把握正確政治方向、價值取向、輿論導向,堅持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發揮工會宣傳陣地作用,運用互聯網新興媒體,全方位、多渠道開展宣傳工作。
二、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必須努力建設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術會創新、敢擔當講奉獻的宏大的產業工人隊伍
十九大報告中提到: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這就要求我們做到,弘揚勞模精神、發揮勞模,鼓勵勞模干事創業,努力營造培養造就更多的“大國工匠”的工作生活氛圍。
一是開展技術攻關活動,發揮勞模的創新力。在勞模先進群體中持續開展專項合理化建議征集活動,引導勞模先進立足崗位實際,緊扣增儲上產、創新驅動、解困扭虧、管理提升等關鍵要素踴躍獻計獻策,提合理化建議,為構建推動發展的新優勢、新活力、新動力做出積極貢獻,進一步激發了勞模先進群體的創新活力。
二是開展工作室創建活動,發揮勞模的帶動力。按照市總的統一部署和要求,本著重質求效的原則,創新工作室堅持以工作室骨干成員為核心,匯集各方力量,廣泛開展建功育人活動。通過勞模帶徒、開展網絡技術答題競賽、制作技術百寶箱、開設技術論壇、拍攝弘揚正能量的微視頻等活動,積極向勞動競賽、合理化建議、職工素質工程等活動提供精神動力和技術支持,感召和帶領廣大職工踴躍投身創新創效實踐。
三是開展監督管理活動,發揮勞模的公信力。充分借助勞模群體影響力和公信力強的優勢,對廠務公開與民主管理工作的新模式進行積極有益的探索。一方面,通過吸納勞模進入各級民管組織機構和確保勞模在公司職代會職工代表的比例不低于10%等措施,使勞模全過程參與到企業的民主監督民主管理當中;另一方面,為有行業代表性的勞模頒發“監督管理員”證書,邀請他們共商企業重大事項,參與勞保用品招標采購和大型民生工程項目竣工驗收的現場監督工作。這些舉措,增強勞模的主人翁責任感,提升廠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的廣泛性和信服力。
三、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必須不斷增強工會組織吸引力凝聚力戰斗力
黨的 十九大報告要求,“發揮聯系群眾的橋梁紐帶作用,組織動員廣大人民群眾堅定不移跟黨走。”只有不斷增強工會組織的吸引力凝聚力戰斗力才能將職工群眾團結在工會組織周圍,才能組織動員職工群眾堅定不移跟黨走。
一是要圍繞擴大工會組織覆蓋面,推進工會組建。要創新工會組織形式和工會組建方法。通過組建工會聯合會形式,推動小型非公企業建立工會、發展會員。最大限度地把職工(農民工)組織到工會中來。要注重鞏固建會成果。要加強對基層工會指導和服務,幫助基層工會因企制宜地開展多種形式的工會活動,建立健全各項工作制度,逐步把基層工會工作開展起來,把基層工會組織的作用發揮出來,不斷鞏固發展建會成果。
二要圍繞增強工會組織活力,推進基層工會群眾化、民主化建設。要健全基層工會民主機制,密切工會與會員的聯系,充分調動會員參與工會工作的積極性。要定期召開會員(代表)大會,堅持會員代表常任制,按期進行換屆選舉,充分體現會員(代表)大會作為企業工會最高權力機構的作用,保證會員群眾的選舉權。要堅持重大問題民主決策制度,由會員(代表)大會決定工會重大問題,保證會員群眾參與權。要堅持會務公開制度,工會委員會和工會主席定期向會員(代表)大會報告工作,工會重大事項和經費使用情況要向會員公開,保證會員群眾知情權。要建立健全會員評價工會工作機制。把職工和會員的滿意度、認可度和支持度作為衡量工會工作的基本標準,使基層工會主席和基層工會工作始終在會員群眾的監督之下。
三要圍繞增強工會組織凝聚力,推進基層工會維權機制建設。要建立健全平等協商集體合同制度,保障職工的勞動經濟權益。非公有制企業要根據《勞動法》和《工會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協調勞動關系,建立健全平等協商、集體合同制度。要根據企業發展和職工意愿,重點協商解決職工工資、加班加點、社會保險等問題,不斷尋找達到企業和職工“雙贏”的平衡點。要建立健全民主管理機制,保障職工的民主政治權利。一方面,非公企業要積極推行建立以職代會制度為基本形式的企業民主管理制度,突出知情權和監督權的落實,督促《勞動法》、《勞動合同法》等法律法規在企業的貫徹執行。另一方面,積極推行廠務公開制度,堅持對涉及職工合法權益的重要規章制度要公開;涉及職工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社會保險交納情況要公開;涉及勞動安全保護情況要公開;涉及集體合同及工資集體協商的簽訂、續簽和履行情況要公開;涉及辭退職工和處分職工的情況和事由要公開。要建立健全勞動保護監督機制,保障職工的生命健康權。要建立健全勞動爭議調解機制,保障職工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