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同存異合作共贏
胡錦濤總書記在“2008’經濟全球化與工會”國際論壇開幕式上的致辭當中,深刻分析了經濟全球化給世界各個國家、特別是工會發展帶來的機遇與挑戰。提出各國工會應該共謀對策、趨利避害,促進經濟全球化健康發展,使世界經濟增長惠及各國人民。胡錦濤總書記的這一觀點,不僅體現了中國政府和工會對于全球化進程的深刻思考,也反映了各國工會組織面對全球化環境的共同心愿。
那么,各國工會交流、合作的基礎何在呢?胡錦濤總書記在致辭中對此做出了深入的闡述。他指出,“各國歷史文化、社會制度、發展階段不同,各國工會發展道路也各有特色,但大家有一個基本目標,這就是維護廣大勞動者權益。各國工會發展道路的多樣性和基本目標的相同性,為各國工會擴大交流、加強合作奠定了重要基礎。”
工會運動自產生之日起,就以代表和維護勞動者權益為己任。各國工會雖然其組織結構、活動方式、工作重點可能有所不同,但是,維護勞動者權益這個根本的宗旨和目標一直沒有改變。與此同時,由于各個國家和地區的工會所處的社會政治、經濟環境、勞資關系體制、歷史文化傳統各不相同,因此,各個國家和地區的工會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工會發展道路和運行模式。
中國工會也不例外。《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明確規定;“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是工會的基本職責。”中國工會按照中國社會發展的現實特點,確立了中國特色的工會發展道路。我們確立了以職工為本,主動依法科學維權的中國特色維權觀。堅持維護全國人民總體利益與維護職工群眾具體利益相統一的維權原則,竭誠為職工群眾服務的維權宗旨,和諧發展、互利共贏的維權理念,統籌兼顧、突出重點的維權方法,堅持黨政主導、工會運作的維權格局。
中國工會的發展道路,其出發點是解決中國社會現實當中、特別是勞動關系領域的新問題新矛盾,構建和諧勞動關系。這個目標與世界各國工會組織所追求的基本目標是完全一致的。中國工會在堅持自己特色的同時,積極主張各種不同工會模式之間加強對話與交流。中國工會如何擔負起市場經濟條件下,維護勞動者權益的重任,在這方面經驗還不豐富。迫切需要學習借鑒其他國家工會運動的成功經驗和有益的做法。
由于經濟全球化的廣泛發展、資本國際聯合的加強,工會運動的環境受到深刻影響與沖擊。促進就業、消除貧困、提高勞動者收入、改善廣大勞動者的勞動條件和生活狀況等問題,已經成為各個國家和地區工會都必須面對的社會問題。
共同的課題需要共同應對。維護勞動者權益、推動經濟可持續健康發展、讓廣大勞動者更多分享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促進經濟全球化朝著均衡、普惠、共贏方向發展。這既是中國工會尋求的目標,也是各國工會共同的價值追求。有鑒于此,各國工會之間應該求同存異,爭取合作共贏。王兆國主席代表中國工會提出了具體主張:堅持推動共享發展機遇、共同應對挑戰,樹立互利共贏的理念;堅持推動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實現共建共享發展成果;堅持推動發展相互尊重、友好合作、民主和諧的國際工會關系;堅持推動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共同呵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中國工會的這些主張,充分體現了我們在國際工會關系問題上切合當今時代要求的新理念,為今后發展和加強工會的國際合作奠定了重要基礎。
實現求同存異、合作共贏的目標,我們必須與各國工會及國際性工會組織擴大交流與合作,加強聯系與溝通,增進相互了解。通過溝通,我們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各個國家工會運動的經驗及其面臨的問題,同時,也可以使中國特色的工會道路在國際上得到更廣泛的理解和認同。共同促進經濟全球化健康發展,使世界經濟增長惠及各國人民。
那么,各國工會交流、合作的基礎何在呢?胡錦濤總書記在致辭中對此做出了深入的闡述。他指出,“各國歷史文化、社會制度、發展階段不同,各國工會發展道路也各有特色,但大家有一個基本目標,這就是維護廣大勞動者權益。各國工會發展道路的多樣性和基本目標的相同性,為各國工會擴大交流、加強合作奠定了重要基礎。”
工會運動自產生之日起,就以代表和維護勞動者權益為己任。各國工會雖然其組織結構、活動方式、工作重點可能有所不同,但是,維護勞動者權益這個根本的宗旨和目標一直沒有改變。與此同時,由于各個國家和地區的工會所處的社會政治、經濟環境、勞資關系體制、歷史文化傳統各不相同,因此,各個國家和地區的工會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工會發展道路和運行模式。
中國工會也不例外。《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明確規定;“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是工會的基本職責。”中國工會按照中國社會發展的現實特點,確立了中國特色的工會發展道路。我們確立了以職工為本,主動依法科學維權的中國特色維權觀。堅持維護全國人民總體利益與維護職工群眾具體利益相統一的維權原則,竭誠為職工群眾服務的維權宗旨,和諧發展、互利共贏的維權理念,統籌兼顧、突出重點的維權方法,堅持黨政主導、工會運作的維權格局。
中國工會的發展道路,其出發點是解決中國社會現實當中、特別是勞動關系領域的新問題新矛盾,構建和諧勞動關系。這個目標與世界各國工會組織所追求的基本目標是完全一致的。中國工會在堅持自己特色的同時,積極主張各種不同工會模式之間加強對話與交流。中國工會如何擔負起市場經濟條件下,維護勞動者權益的重任,在這方面經驗還不豐富。迫切需要學習借鑒其他國家工會運動的成功經驗和有益的做法。
由于經濟全球化的廣泛發展、資本國際聯合的加強,工會運動的環境受到深刻影響與沖擊。促進就業、消除貧困、提高勞動者收入、改善廣大勞動者的勞動條件和生活狀況等問題,已經成為各個國家和地區工會都必須面對的社會問題。
共同的課題需要共同應對。維護勞動者權益、推動經濟可持續健康發展、讓廣大勞動者更多分享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促進經濟全球化朝著均衡、普惠、共贏方向發展。這既是中國工會尋求的目標,也是各國工會共同的價值追求。有鑒于此,各國工會之間應該求同存異,爭取合作共贏。王兆國主席代表中國工會提出了具體主張:堅持推動共享發展機遇、共同應對挑戰,樹立互利共贏的理念;堅持推動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實現共建共享發展成果;堅持推動發展相互尊重、友好合作、民主和諧的國際工會關系;堅持推動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共同呵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中國工會的這些主張,充分體現了我們在國際工會關系問題上切合當今時代要求的新理念,為今后發展和加強工會的國際合作奠定了重要基礎。
實現求同存異、合作共贏的目標,我們必須與各國工會及國際性工會組織擴大交流與合作,加強聯系與溝通,增進相互了解。通過溝通,我們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各個國家工會運動的經驗及其面臨的問題,同時,也可以使中國特色的工會道路在國際上得到更廣泛的理解和認同。共同促進經濟全球化健康發展,使世界經濟增長惠及各國人民。
上一篇:
努力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實現
下一篇:
發揮工會組織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