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工會組織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作用
找準抓手,充分發揮工會組織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作用,是落實堅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的方針,在工會領域和工會工作上的具體體現。
在積極引導廣大職工群眾上下功夫
人與人之間、領導與群眾之間和睦團結,是營造和實現其他方面和諧的根本條件。在法治的前提下,提倡諒解與寬容,化解各種內部矛盾,有利于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結構、社會組織形式和社會利益格局發生了深刻變化,這一時期是經濟發展的黃金時期,也是社會矛盾的凸顯時期,面對社會不和諧因素增多,勞動關系日益復雜化,各種利益群體之間的矛盾不斷增多,社會風險增大,職工群眾對工會維權工作產生新期待。
因此,各級工會組織要圍繞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要求,在積極引導廣大職工群眾上下功夫,要心里想著職工群眾,眼里看到職工群眾、全心全意地為職工服務。
一方面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在廣大工會干部和職工群眾中深入開展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主題教育活動。要緊密聯系實際,多形式、多渠道地組織好各類教育培訓,通過舉辦各種形式的報告會、培訓班、研討會、主題演講、知識競賽,用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職工的方式,幫助職工解答學習中的重點和熱點問題,開展各具特色的學習教育活動,切實把十七大精神貫徹到職工群眾中去。
另一方面是要以建立和諧勞動關系為重點,引領企業為社會、政治建設盡職責。各級工會將以貫徹落實《勞動合同法》為突破口,積極配合人大、政府有關部門開展專項執法檢查,加強勞動法律法規的監督工作;要積極推行以工資協商為重點的集體協商制度,提高勞動合同簽訂率,規范企業用工行為;發揮工會與政府聯席會議、勞動關系三方協商制度的作用,源頭參與涉及職工利益的法律和政策的制定;完善以職工代表大會為基本形式的企事業單位民主管理制度,推進廠務公開,促進廣大職工共建共享和諧社會成果;切實幫助職工群眾解決生產生活問題,維護好職工群眾在勞動就業、收入分配、社會保障、勞動安全衛生等最直接、最切身的利益;通過進一步完善職工維權幫扶機制,扎實開展“送溫暖工程”、“助你創業行動”、“關愛農民工行動”等具體措施,來推動黨和政府關注民生的一系列舉措落實到廣大職工中。
在充分調動、激發干部群眾的積極性、創造性上下功夫
發展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是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所在。充分發動和組織工會會員投身到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中來,進一步調動、激發他們的積極性、創造性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為此,各級工會要從保持和發展新時期工人階段先進性出發,緊密聯系干部群眾的思想工作實際,廣泛開展“當好主力軍,建功十一五,和諧奔小康”及勞動競賽、提合理化建議等多種形式的創新活動,把廣大干部職工的積極性、創造性調動起來。要努力提高職工隊伍的整體素質,這是工人階級發揮主力軍作用和鞏固主人翁地位的重要保證。深入開展“創建學習型組織,爭當知識型職工”活動,大力營造勤于學習、善于學習、終生學習的氛圍,促進學習工作化,工作學習化,引導廣大干部職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高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的職業道德素養。
在加強工會自身建設上下功夫
加強工會自身建設是一項長期性、復雜性的工作,各級工會首先要按照“組織起來,切實維權”的要求,加大組織職工、動員職工的力度,深入開展建設“職工之家”和創先爭優活動,切實增強工會組織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其次是要加強對工會干部的教育,增強責任意識、創新意識和服務意識,不斷提高業務水平和工作能力;再次是要切實改進工作方式方法,深入基層、深入職工群眾,多做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工作,善于從傾聽群眾的意見入手,集思廣益,因勢利導,及時化解矛盾,把解決職工群眾關注的熱點、焦點、難點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多辦一些為職工群眾排憂解難的實事;四是集中精力加強工會干部的培訓,要大膽創新學習培訓方式,積極探索工會干部培訓的新路子,切實提高培訓質量,真正把工會干部培養成“學習型”、“實干型”的人才,使之適應加快發展的需要。